本文是一个门外客对于生命的些许不值一提的拙见。
有这么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到底是人类的什么行为打破了世界以自然选择来进化发展的步伐?
正如我们所认知的,直立行走与使用工具是人类突破进化瓶颈的两个重要的节点。
但是,这似乎不是以上问题的正确答案,或者说完全正确答案。黑猩猩也能直立行走,解放双手,各类猕猴也会用石头敲开坚果。到底是什么?是什么造就了这个不以优胜劣汰或者简单的共同进化来发展的文明?
我思索的答案是人性。地球从荒芜到出现第一个有机物用了数十亿年,从第一个有机物到第一个单细胞生物,又等候了数亿年,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再到各个界门纲目,又等候了数亿年。从第一个生物的目光移到荒芜的大地,又花了数亿年,之后的发展变快了起来。
有的生物长出能抵御陆地阳光的皮肤,有的生物进化出防卫自我的鳞片,还有长出了便于行走的四足。
两栖爬行动物先后在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又花了数亿年。但反观那是将爬行动物从进化王座上拉下来的物种灭绝,是在3600万年前的事情了,与此前的46亿年生命进化历程相比,不值一提。
从此开始,生命体第一次使用工具又过了3500多万年,这也意味着从地球出生到仰望星空,花费了46亿年。这就是自然选择的进化速率,然后人类开始使用工具开始用火开始进入骨器,石器时代,用了不到百万年。从石器时代到铁器,青铜时代用了不过四五千年到蒸汽时代,用了一两千年蒸汽之后到更高级的电气时代,用了百余年电气到信息时代只用了十余年。人类用了百万年的时光便走完了地球45亿年的旅程,突破了自然选择的束缚。
其中有诸多因素,主要的也许是人性中的创造性,人类会去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出想要的东西,而非等待自然选择的慢慢补足。这也可以归结为人生的贪婪懒惰。
其次是对生存的过分渴望。自然选择中过分繁殖是一个重要的点,而人性则将之放大,放大为对生活的追求,归结为对物欲的贪婪以及繁衍的欲望。
第三是对哲理的思索。人类开始不甘心于当前的思维层次,一开始他们思索着要比其他动物多想一层,然后想着比自己的竞争对手多想一层。
慢慢的,人类的脑域得到了提升,他们拥有了智慧。智慧是指开始创造性的思索与自身与外物的处境缘由及做法,而非凭经验来做事,这样一来,人类都已经在自然选择中完全占据主动权,他们开始思索如何自主改变。
第四,人类本性中的珍惜,或者叫吝惜。这是自然选择,转变为人工选择的节点,人主动把对于他们好的东西留下来,改变了自然选择的性质,是进化的另一个体现。
这里要重申一下自然选择式的文明概念界定。将所有复杂的组织行为都通过刻在基因序列中执行,因此个体间的差异除了变异之外不大。他们所有的思维几乎都被基因程序化确定了,这几乎是较低等动物的通性。
大马哈鱼不需要学习就会洄游,产卵工蜂不用学习就会采集传达信息。高等动物大多经历学习过程,比如人类,哺乳食肉类动物,但除了人类以外,大多数高等动物的学习是因为生命活动过于复杂,基因无法完全程序化,这样的学习是为了激发基因中属性的潜能,以保证生存,同时他们也依赖自然选择,不断提高生命功能复杂性与强度。
那么人类呢?人类的学习是激发人性而掩盖兽性的过程,他们庞大的脑域记载了完全无法由基因承载的理性抽象化知识而非行为。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目的是生存、繁衍,然后是生活。由此引申出了该种群的核心目的,过度繁殖,过度消耗资源。
然后就推导出了新的问题,总群内不同种群间的竞争,关于过度繁殖消耗权的竞争,然后引发了人类群体内部的共同进化。
死于3600万年前的那群蜥蜴似乎也做过类似的事情,但他们为何与人类有所差别?
首先,人类之间是从同种或同亚种生物基本不存在生殖隔离声不对,同种间的斗争当然会稍显文雅。
其次,人类身体优势弱而脑力潜力大,物种内部竞争也偏向于动用脑力而已,进化方向发生了巨大的偏差。不过由此看来。所有生命,包括人类,的确无法摆脱优胜劣汰的规则。
只是如今,如今人类的存活率过高,哪怕是严重缺陷也难以被淘汰。自然选择的规则对人类难以适用,而人类换上一套自己的淘汰规则罢了,而败者代价不再是死亡,人类自然选择的进化方式才停止了。
自然选择就是如此残酷,用10万个以上的生命牺牲来筛选出一个优胜者,千亿个优胜者再次牺牲,换取一个再优胜者。每一个生命的复杂,身后都跟着以10亿为单位的牺牲。